在香港,身邊總會聽到旁人說:「買了樓就是人生勝利組」、「等升值已經夠退休」等等,投資物業等同於財務自由,甚至是將財富傳承的萬能Key,好像成為了很多人的價值觀,甚麼時候儲到「第一個首期」更成為成功的指標。
香港地少人多,劉sir非常認同為自己及家人建構安樂窩的重要性,在能力範圍內,擁有一個物業作自住是值得鼓勵的。但從投資角度來說,房地產尤其是香港的住宅物業,又是否可取呢?更是不是讓大家將財富翻滾的良藥?
拆解樓宇價值近廿載未達「翻倍」
買樓投資,不外乎期望升值及提供穩定租金收入。如果我們從住宅物業價值說起,可以先參照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指數於1997年7月設定基數為100,直至2021年9月,指數大概在190點水平徘徊。雖然,目前而言高處於歷史高位,但經歷24年時間,價值卻未能達至翻一翻的效果。
更值得的留意的是,在這二十多年間,投資者亦要作好上高山,下低谷的心理準備,事關在2003年SARS肆虐時,指數亦曾低見32點水平。雖然有指在疫情和貿易戰影響下,指數未見大幅回落,但大家仍不能忽視任何導致下滑之因素,足見樓宇價值並不等同於一帆風順。
入場門檻不斷提升 租金回報成疑
經過歷年物業升值期後,香港大部分住宅單位價格已經超越600萬港元,首次置業的印花稅亦高達3.75%,如果投資而言,更未計潛在的「加倍辣招」,入場門檻動輒都是7位數字,如果自住的就不在話下,但如果用來投資的話,每一次的成本,絕對比坊間大部分的投資理財方式要高,當中的雜費如印花稅更進一步蠶食潛在升幅所帶來的進賬。
投資物業,當中一個「可取」之處就是租金回報,也即是俗稱「有人幫你供樓」。不過,以現水平計算租金回報,在扣除業主所負擔的管理費後,一般都在2%以下。當中,按揭所帶來的利息成本仍未計算在內。
資金流動性 與升值潛力同樣重要
綜觀來說,以住宅物業作長缐投資,雖然在歷史數據上,總可以達到升值效果,但這種方式作為「投資」,相對其他流動性較高的投資方式,例如股票及債券,就真的未見突出。況且,投資總涉及風險,投資房地產,亦需要兼顧地點、環境、維修及租客質素等風險。在這個角度上看,投資物業固然是一個可取方法,但卻未能說是投資成功的萬能Key。
當然,在華人世界總是強調「家」的概念,所以當談到財富傳承,房地產無疑可以為下一代提供一個「有瓦遮頭」的地方。但如果要「公平地」分配自己的財產給不同的受益人,房地產在技術上就有一定難度,特別是要牽涉額外的買賣:因為物業如果不套現,根本無法做到分割的效果。
所以,換上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把房地產投資的耐性和時間,投放於富有增長潛力的儲蓄保險計劃,這類型的計劃長遠可達至每十年翻一翻的效果,用作計劃退休及傳承,也實為上算。
以上內容獲 AXA安盛投資策略主管劉智峰先生 審核。
AXA安盛香港和我們有關或控股公司不會就所提供的資料和材料沒有侵權、安全、準確、完整、充分、合理、切合用途或沒有電腦病毒承擔任何保證或責任。對於與資料和材料有關的任何錯誤、不準確或遺漏而起的任何損失、損害、成本或其他開支,不論是全部還是部分,也不論是直接或間接, AXA安盛香港及與我們有關的公司和控股公司在法律沒有排除該等責任的範圍內都不會接受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