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暑假的旅遊旺季剛過,但對港人而言,一年四季都是「最佳旅遊時間」。的確,旅行是強效的減壓藥方,單是坐飛機、乘船的幾小時至十多小時,已是讓自己慢下來、卸下壓力的第一步。很多港人認為要離港才算旅行,不過外國人的想法卻有所不同,只是走到郊區,他們已可紓解心中鬱結;無疑香港地小人多,沒法子原地走得太遠,但若然囊中羞澀,前往較少去的郊區,或是參加城市導賞團或參觀博物館,其實亦可暫時忘卻煩惱。
放下工作- 為工作時間設限
我們常說旅行是「行開吓」,目的是有意念地讓自己做恆常生活以外的事情。但要令減壓效果更好,記得要讓自己投入於旅程之中,盡可能別帶工作在身!有人攜帶手提電腦,隨時檢查電郵、檢視項目進度,或是緊貼社交媒體動向,其實與留港沒有分別,何以減壓呢?因此最好可完全放下工作,萬一無可避免,可設工作時間,如只限起床後或回酒店才處理,其餘時間別帶電腦在身。
活在當下- 享受無目的的旅行
另外,亦有人外遊時愛「實時報道」,在社交媒體打卡或直播,其實要想想此舉能否加深旅程在心中的印象,抑或純粹炫耀?既非記者,便毋須休假時追趕時間,大可於旅行後揀選心水照片再上傳,可跟親友分享之餘,自己也能藉機回顧,延長外遊效果。讀者亦要記得,制定行程時別太密密麻麻,要有靈活空間。如果旅行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必定要完成某些任務,那就像工作多於體驗,去完旅行反而更累。
調整步伐- 旅行後重新出發
在旅程中,每天只定一件事情要做,其餘時間可自由決定路線,做亦可不做亦可,才可帶來驚喜。放鬆心情體味異地風光,以不同感觀經歷環境、人物、事情,便會變成珍貴的回憶,而非走馬看花的空洞片段。此外,大概你亦試過,去旅行因為要買手信而充滿壓力,例如在東京四處找藥妝店,只為幫親友購買成藥,連吃飯也沒時間。或是遍尋不獲特色手信,壓力便悄悄出現。所以放下買手信的枷鎖吧﹗最重要還是感受當下的旅程呢。
然而,每當回港的飛機著陸,心頭壓力便起。如果不想旅行時的輕鬆心情化為烏有,不妨回港後請半天或一天假,或是於上班首日先進行較輕鬆的工作,慢慢調整步伐,否則反差太大,就難達致減壓功效了。
臨床心理學家 - 李智群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