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騙案知多啲】中年人墮虛假保險短訊詐騙陷阱損失82萬,5個小貼士助你擊退騙徒

【保險騙案知多啲】中年人墮虛假保險短訊詐騙陷阱損失82萬,5個小貼士助你擊退騙徒

【保險騙案知多啲】中年人墮虛假保險短訊詐騙陷阱損失82萬,5個小貼士助你擊退騙徒

生活消閒

2025-11-14

6  分鐘閱讀文章

當你以為騙徒的伎倆只是「假冒警察」、「冒充銀行職員」,那你可能還沒聽過最近冒起的「保險短訊詐騙」。一名中年人誤信詐騙短訊的訊息,損失高達82萬元。這類詐騙手法並非憑空捏造,而是精心設計,令人防不勝防。了解詐騙套路、學會防範技巧,才是保護自己財務的最佳方法。

傳統騙案再進化:保險詐騙短訊如何令人失守?

社會上常見的詐騙手法,例如冒充政府部門、假冒銀行職員來電,已令不少人中招。這些訊息往往訴諸「緊急」、「帳戶異常」、「法庭通緝」等字眼,令人驚慌失措。最近,類似手法進一步演化,騙徒以「保險即將到期」為藉口,針對相信網上服務的群體發動攻勢。

最震撼的是一宗真實個案:一名中年人收到一則聲稱來自某保險公司的短訊,指其保單即將到期,如不繳費將自動扣款。對方要求他點擊連結以查閱詳情,結果在一連串操作下,將82萬元轉帳至騙徒帳戶。案件曝光後,引起大量關注與討論。


保險短訊詐騙的運作模式

1. 僞冒客戶服務訊息傳播

詐騙往往從一則貌似正規的訊息開始。騙徒假冒銀行、支付平台或保險公司人員,透過社交平台如微信、短信或WhatsApp發出通知,指稱用戶的保險計劃即將到期。這類訊息多數語氣緊急,並附有連結或「客服」熱線號碼,誘使用戶採取即時行動。

2. 引導受害人點擊釣魚連結或致電虛假熱線

點擊連結後會被導向一個精心仿製的虛假網站,用戶在毫無戒心下輸入登入資料、身份證號碼、銀行帳戶等敏感資料。同時,有些訊息會要求致電一個「客服熱線」,實際上那是由騙徒操控的電話,透過話術套取更多資訊。

3. 常見詐騙步驟

騙徒可能進一步要求用戶將款項轉帳至「安全帳戶」以避免自動扣費,或聲稱需要用戶開設新戶口作保障用途。經一步步引導後,受害者不知不覺間將資金拱手相讓。等到察覺異樣時,資金已經無法追回。

為何一不留神就會墮入陷阱?

1. 對網絡技術的掌握有限

很多人雖然日常使用手機或微信,但對於網站安全與詐騙手法認識不足,難以察覺細節上的可疑之處。

2. 缺乏分辨釣魚與合法網站的能力

仿冒網站設計專業,有時甚至連網址與版面都與官方極為相似。這對一般用戶而言,極具誤導性。

3. 對官方訊息的高度信任

騙徒抓準部分人對官方語言的信任心理,利用「客服」名義包裝詐騙行為。

4. 警惕不足

很多人對陌生來電或訊息缺乏警覺性,尤其是語音來電或語音留言,容易被其「機械化」語調誤導為正規系統。

5. 解決問題心切

人在遇到財務或保單問題時,普遍會傾向即時處理,反而放低防備。

6. 易受緊急語氣操控

騙徒常利用「即時失效」、「自動扣款」、「涉案」等詞語,製造焦慮氛圍,令受害者失去理性判斷。

警方提醒的5個防騙貼士

1. 留意假冒來電手法

根據警方及保監局表示,官方部門不會使用預錄語音通知市民保單問題,更不會要求透過第三方連結處理事宜。

2. 務必自行核實資訊

不要相信對方提供的電話號碼或網頁,應主動聯絡保險公司官方客服查詢。有需要可到其網站首頁尋找正確聯絡方式。

3. 提醒家人朋友

騙徒常以中年或年長人士為目標,因此提高家人警覺尤為重要。分享防騙資訊,助親友免於受害。

4. 遇保險問題直接找保險公司

不論訊息來源為何,如涉及保單續期、繳費或退款問題,應由正規途徑處理,例如使用保險公司的手機應用程式、官方熱線或親身到訪。

5. 可疑即求助專線

如發現疑似騙局,可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或聯絡保監局熱線3899 9983,即時獲得協助與驗證。另外,香港警方已推出「防騙視伏器」、「防騙視伏App」等防騙工具,可以協助市民辨識詐騙及網絡陷阱。

防範保險詐騙的實用建議

1. 學會辨別釣魚訊息與假網站

騙徒發出的訊息往往使用「官方語氣」掩飾真實目的,例如聲稱「保單即將失效」、「逾期未繳款項將自動扣帳」。辨別真偽,可從以下細節入手:

  • 電話號碼開頭是否為「#」或陌生字母,如出現「+852 xxxxxxxx」這類號碼,多為虛擬通訊系統發出。
  • 如為登記車主,可使用「車保e-check (MIDAS)」核查保單真偽。
  • 留意網址是否為HTTPS開頭、有無鎖頭標誌,網站設計是否專業、有無語言錯誤等。
  • 以AXA安盛為例,我們會透過「#AXA」或「#AXA HK」的認證發送人名稱,向本地流動電話用戶發送訊息。如果收到已知已登記參與「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的公司或機構發送之短訊時,卻沒有使用「#」號開頭,這可能是一條詐騙訊息。切勿輕信來自陌生來源的短訊或電郵。你亦可下載Emma by AXA手機應用程式並啟用「推送通知」功能,隨時掌握官方最新資訊。

2. 了解常見詐騙手法與具體例子

實際例子能幫助識別可疑訊息。例如,曾有受害者收到來自某保險公司的訊息,指其保險即將過期,要求立即點擊連結更新資料,結果進入釣魚網站輸入銀行登入資訊,導致所有資金被盜取。這類騙局通常具備以下特徵:

  • 誘導點擊「驗證連結」或「立即續保」
  • 要求提供身份證號碼、銀行戶口或OTP
  • 使用「保險保障即將終止」、「緊急通知」等字眼營造壓力

3. 保持冷靜,不受緊急語氣影響

騙徒最常利用的武器,就是「恐嚇」與「緊迫感」。訊息往往聲稱若不立即行動,就會損失金錢或被凍結帳戶。收到類似訊息時,記住不要急於反應:

  • 暫停幾分鐘,冷靜思考訊息來源
  • 不要即時點擊連結或回撥電話
  • 可與親友商量,或主動聯絡機構官方熱線查證

4. 識破騙徒常用心理戰術

騙徒設計的話術及訊息目的是讓人恐慌、無暇思考。例如:

  • 故意提及「扣款」、「報警」、「凍結帳戶」
  • 假裝親切並持續施壓:「你快啲處理啦,唔好搞到保單出事」
  • 多用「你立即做」、「即刻操作」等字眼

保持理性,勿讓語氣操控判斷力,是防詐的關鍵。

5. 加強網絡安全意識

不少騙局透過網絡漏洞或無意間洩漏的資料展開攻勢,提升基本網安意識至關重要:

  • 為裝置設置防毒軟件及防火牆
  • 不隨便下載未知來源的應用程式或點擊短連結
  • 定期更改網上銀行或保險平台密碼,並開啟雙重認證(2FA)

6. 避免輕易分享個人及金融資料

官方機構不會透過電話或訊息要求用戶提供完整銀行帳號、OTP、密碼等。若對方提出此類要求,幾乎可判定為詐騙。

  • 在未核實對方身份前,絕不透露任何個人資料
  • 若需進行重要操作,務必登入機構官方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不經第三方連結
  • 與親友分享防騙訊息,提升整體警覺性



齊心防詐騙,守護財產安全

詐騙手法與時俱進,但只要保持警覺、認清套路,仍然可以有效預防。就算自己並非「科技新手」,也有可能是騙徒精準針對的對象。與其事後懊悔,不如事前多一分警惕。

若你認識的親友平日對科技操作不甚熟練,不妨主動分享防騙資訊。在這個詐騙橫行的時代,只有靠全民提高防詐意識,才能一起築起保護網,守住來之不易的財富與安心生活。

資料來源:
反詐騙協調中心(https://www.adcc.gov.hk/zh-hk/home.html
保險業監管局(https://www.ia.org.hk/tc/index.html
香港警務處 (https://www.police.gov.hk/offbeat120/scam/11_hk-insurance-sms-scam-guide.html)

AXA安盛香港和我們有關或控股公司不會就所提供的資料和材料沒有侵權、安全、準確、完整、充分、合理、切合用途或沒有電腦病毒承擔任何保證或責任。對於與資料和材料有關的任何錯誤、不準確或遺漏而起的任何損失、損害、成本或其他開支,不論是全部還是部分,也不論是直接或間接,AXA安盛香港及與我們有關的公司和控股公司在法律沒有排除該等責任的範圍內都不會接受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