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可以自行復原? 認清創傷後遺症徵狀及早治療

創傷可以自行復原? 認清創傷後遺症徵狀及早治療

創傷可以自行復原? 認清創傷後遺症徵狀及早治療

健康

2019-07-19

6  Mins Read

香港甚少發生自然災害,所以一直被視爲「福地」。對於創傷後遺症,不少人都覺得陌生,更有人誤以爲患者必須經歷災難性的苦難才會承受創傷,其實不然。假如事主的生命在事件中受到威脅或嚴重受傷,或遭受性暴力對待等,其實都已經可以界定為創傷性事件。至於創傷後遺症,則一般由以下四個成因引起:

  • 直接經歷創傷
  • 目擊創傷性事件
  • 知道近親或好友經歷創傷,而事件通常涉及暴力或意外
  • 重覆面對創傷中令人厭惡的部份,如工人收拾人體遺骸,或警員不斷重覆聆聽有關兒童受虐的細節等

創傷過後一定會有後遺症? 

受過專業訓練的臨床心理學家,一般會於創傷發生至少一個月後才會為事主診斷是否患上創傷後遺症,皆因事主的短期「徵狀」其實有可能是正常身心反應。而所謂適時的介入,亦須非常小心,因爲一些即時、一次性的創傷後解說(Debriefing),非但無法預防事主患上創傷後遺症,甚至有研究指出,這種解說或會增加事主患上抑鬱和創傷後遺症的機會!

換言之,如果身邊有人經歷某些事情後感到不安,最重要是給予用心的聆聽和支持,就像當朋友遇上其他人生不如意事,如失業、失戀等,給予安慰和陪伴便可,不必過份提供意見,可以先觀察對方一段時間,才考慮是否需要專業介入。

創傷後遺症的徵狀

當然,若事情發生一個月後,患者仍有多個以下的徵狀,便有可能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 重覆地、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創傷片段
  • 重覆地發惡夢,並夢見有關片段
  • 腦海突然出現創傷畫面,感覺如同回到創傷時的情景
  • 突然被外在事物勾起片段,產生強烈的不安或恐懼;也可以由內在的身心狀態觸發回憶
  • 為了避免回想起創傷而避開某些人、事、物、地方,以及內在的感受和想法
  • 創傷後難以記起創傷事件的一些重要細節
  • 患者對自己、他人和世界產生誇大的負面想法
  • 對事件的負面詮釋令患者持續責怪自己和他人
  • 覺得與其他人疏離、長期感到內疚、恐懼、憤怒、羞愧, 或沒法感受正面情緒
  • 變得易怒、有自殘情況、容易受驚、過度敏感、難以集中精神和睡眠受影響

創傷後遺症的治療方法

治療創傷後遺症有幾種較常用的方法:

認知整理治療:協助患者重整自己的基本信念,並透過理性審視這些信念,讓患者不再活於過去的威脅之中。

意像療法:讓患者重整和放下一些過去的創傷和感受,慢慢在新生活中重新建構自己的人生

情緒導向治療:讓患者在麻木良久的人生當中,先接觸自己內心的情緒, 以獲得更充足的信息去好好照顧自己。

對於受創時年紀較小的患者, 可能年幼時對創傷本身、以及創傷後遺症的徵狀有誤解, 而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之中,  也會影響腦部發展, 治療會較爲複雜。

創傷後遺症是一種心理疾病, 一般伴隨抑鬱或焦慮症, 且不會自動痊癒, 故不容輕視。如發現自己或身邊人有可能是患者, 應盡快求醫, 免受病魔折磨。

吳崇欣女士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