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成為不少上班族的新常態。不過,這種嶄新的工作模式下,不少人反而覺得欠缺上下班概念、工作量更繁多,還有虛擬的溝通方式等等問題,讓壓力叢生。如果不及早重視問題,壓力隨時有機會如雪球般越滾越大,逐漸拖垮身心健康及工作表現。
家庭祖籍關係,劉Sir年少時常常聽到長輩說的一句客家理財名言:好天收埋落雨柴。在華人的理財哲學當中,「好天收埋落雨柴」就好像所有人的金石良言。但這些說話,究竟當中又暗藏住甚麼理財啟示呢?
受疫情影響,環球旅遊事業受到重創。在隨時都要隔離21日的陰霾下,大家的旅遊計劃、升學計劃甚至有些人的移民大計都大受影響。不過,有一樣大家不知不覺地改變:對滙率的敏感度。
正當香港社會享受著清零而帶來的平靜,新變種病毒 Omicron(B.1.1.529 變種)又突然肆虐全球,更出現本土個案及群組。令人好不擔心。但是,我們面對 Omicron,該如何應對呢?接種第三針疫苗又是否一個應對的好方法呢?
在家工作成為不少上班族的新常態。不過,這種嶄新的工作模式下,不少人反而覺得欠缺上下班概念、工作量更繁多,還有虛擬的溝通方式等等問題,讓壓力叢生。如果不及早重視問題,壓力隨時有機會如雪球般越滾越大,逐漸拖垮身心健康及工作表現。
每一次談到母親節願望,許多在職媽媽的心願都會是少一點時間留在辦公室。但疫情令在家工作(WFH)成為新常態,雖然不少人都認同在家工作帶來很多便利,但不少在職母親卻有另一番體會,甚至覺得辦公室是疫情下另類壓力避風港。
疫情反覆,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已成為很多人的上班新常態,在這個世代,家中的餐桌和茶几變為辦公桌,而餐椅和梳化就變成辦公椅。不過,這種新常態,或許短時間對身體的影響還好,但日復日坐姿不良,低頭用手提電腦處理工作或用手機覆電郵,甚至半躺半卧在梳化或床上看文件,久而久之容易出現頸梗膊痛及腰酸背痛。